国家生存的底线能力
《中国与世界观察》2009年第2辑
一、国家在任何时候都要防止政治和社会解体
国家在爬坡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幻觉。打个比喻,国家好比一个个普通的人,会在艰难困苦时清醒而在一路顺风时忘乎所以。一百年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就清楚看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著名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就对当时德国统一后盛行于他的国家的“政治市侩主义”忧心忡忡,指出弥漫于德国社会的“软乎乎的幸福主义”弄不好会断送德国的未来。这种忧虑有最新的例证可供旁注。近年以来在一片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叫好声中,东南亚的越南以其吸引外资的能力和灵活的经济政策而广为世界看好,越南政府也受此鼓励加足马力奔向经济自由化,结果在进入2008年5月份以后,因不当的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已使越南发生金融危机,外资纷纷撤离这个被普遍看好的国家。越南的经济危机会不会触发社会和政治危机,人们正在为此捏了一把汗。
越南的情况对中国未必没有警醒意义。新世纪以来中国人从外面听到对中国的评价,大多是比较入耳的声音。一会是过不了几年中国就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会是再过十几年美国就将被中国抛在后面而中国将坐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交椅,一会是世界已经进入“中国世纪”。这样的话儿听得多了,许多人也就普遍感觉中国是在进入盛世了。既然是盛世,那还有什么好忧患的呢? 大家也就都憧憬着过上越来越舒心适意的好日子。
二、战略能力是国家生存的基本保障
国家要生存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些基本性的东西,在任何时候,国家都不能离开这些基本性的东西而存在。国家好比人,人的日常消费中,用面包、米饭和水来填饱肚子是基本需要,有了它们人体就有了最低限度的物质精神能量来保证正常运转,至于其他如锦衣玉食、豪宅华车则是不过是这些基本需要的延伸和补充,并不构成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使国家在非常状态下还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生存不受到根本威胁的能力,就是战略能力。战略能力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能力和底线能力,没有了这种能力,一有风吹草动,国家的前途命运就岌岌可危,不是自己可以把握了。
国家战略能力直接关系国家存废。国家解体或衰落,说明国家战略能力出了问题,一个国家连自身生存都无法保证,当然不能说这个国家有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所保障的,因此乃是国家的基本安全,包括国际国内安全。而现代意义的国家安全,并不就是传统所说的军事安全,还加上了非传统安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今天也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又表现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上,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故此国家战略能力,也就是国家筹划自身长远发展,以及为保证生存和发展,进行相关准备以防止国家生存和发展被外界因素阻断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国家内部政治和社会相对稳定和持续存在的能力。
容易与国家战略能力混为一谈的是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战略能力构成了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但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强大的国家,并不一定战略能力就强。综合国力论在实践中,往往是经济能力的代名词,但经济富足的国家却被经济落后的国家所灭,在历史上不凡其例。清朝灭亡前夕,综合国力就比那些入侵者要强得多,但清朝却是这些入侵者的手下败将。 综合国力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有人就开始用国家实力这个概念。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认为,国家实力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文化实力。但这样一种归纳其实还是综合国力的思路,没有突出影响国家生存的,到底是哪方面的国家能力。泛泛而谈的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国家战略能力的前提下谈论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这样的综合国力或国家实力才可能为国家战略能力的增长提供丰富来源。
由于国家战略能力是国家保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底线能力,衡量国家战略能力有无,就要看国家在非常状态下的表现,包括:第一,在非常状态,比如发生战争、国内动乱时,国家保持政权稳定的能力;第二,在非常状态,比如发生战争、国内动乱时,国家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第三,在非常状态,比如因战争或其他原因而使自身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外部资源供应链条被敌对力量切断时,国家仍能保证基本的经济运行、以及国内民众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
三、国家战略能力的一般构成
能力是与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战略能力实质上又是国家持续地拥有、开发、使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有物质性的、精神性的;有人为资源,也有自然资源;有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也有军事性的,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区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要素都构成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只是指关系到国家长久性的根本生存的能力,有些资源是生存性的,是米饭、面包和水,而有些资源则是发展性的,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从以往国家兴衰的历史来看,国家在非常状态下仍能保持内部政治和社会相对稳定和持续存在,需要拥有、开发、使用和创造以下资源条件或能力作为支撑,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战略能力的要素,也是国家战略能力的体现。即:
1、有效的政治社会组织能力。它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二是民众对国家和中央政权的高度认同,三是国家和社会能够有效组织起来以及时应付非常事态。国家在政治社会组织上的有效性,是以一定的战略文化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存本能。中国在今年5月份的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动员各种力量进行抗震救灾,其行动之速、效率之高,就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其政治社会组织的有效性。
2、强大而自主的生产能力。即关系国计民生的用品的生产,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可受制于人。经济自主是政治自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一点谈不上国家安全。而生产能力不光包括物质产品生产,还包括信息、智慧产品的生产。粮食就是一种国家必需生产品。去年以来世界粮价飞涨所造成的粮食短缺,已使一些国家发生政治和社会动荡,并使这些国家不得不听命于人。在从先发国家的现代化经历看,不能有效解决粮食问题,后发国家就将陷入“李嘉图陷阱”,工业化和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都将成为空谈。而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和粮食变燃料政策,实际上已成为发达国家控制全球经济政策的一种“战略武器”,一旦后发国家的农业发展被卷入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循环,后发国家的粮食生产与供应将不再可由后发国家所自主控制,其经济、政治进程因此也将受控于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将失去发展主动权。
3、支持生产可持续的能力。即一个国家的生产过程不因非常状态而被中断。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生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二是包括装备产业在内的战略产业富有竞争力,三是能够自主开展科技创新,四是国家金融体系不受外力控制。
4、相应的外交和军事能力。即为保障国家发展不被破坏或中断,保障资源和资本有效供给,保障政治和社会稳定存在,国家强制排除有关阻碍的能力。它表现为一定的外交手段,即通过国际性的合纵连横营造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也表现为必要的军事威慑能力,即在必要时通过军事手段消除国家开展生产、利用资源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障碍。
5、文化创新能力。国家不仅是一种物质、组织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和文明存在。没有文化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内在统一和强大,文化创新是在国家内部维护基本的文化认同、进而对外发挥文化影响力的前提。任何持久存在的国家,在文化上都是“一”与“多”的统一,因此文化创新是在保持相对的文化同一性的同时,又要有丰富繁多的文化创造,在“一”中又异彩纷呈。这是保证国家文化安全、进而保证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6、人口生产维持世代更替水平的能力。一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能力,又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口生产能力基础上。近代欧洲、美国、俄罗斯的兴起,无不与其快速的人口增长有很大关系。人口无论在数量、物质文化构成还是在种族构成上发生明显变化,都会对国家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人口生产维持世代更替水平,保持良好的人口结构,对国家长久生存发展来说至为关键。
以上这些能力要素构成了一个整体,缺了其中某些环节,作为整体的国家战略能力就会出问题,国家的基本生存就可能受到威胁。国家战略能力中的这些要素又是相互支撑的,彼此成为彼此的前提条件。未来中国无论如何发展,保持和保证拥有可靠的国家战略能力都是必要的,无此而谈论其他东西,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好看而不中用,管得了一时而管不了长久。中国不能忽视国家战略能力建设!2008/06/08